中国女篮近期两场热身赛以场均 56.5 分的优势大胜波黑女篮,但锋线核心李梦的缺席引发广泛关注。主教练宫鲁鸣在赛后明确回应,李梦因伤病恢复未达预期且长期脱离系统训练,将铁定无缘今年亚洲杯。

伤病与脱训双重因素导致缺席
宫鲁鸣在 6 月 15 日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李梦自 WCBA 总决赛期间便饱受膝伤和肌肉拉伤困扰,尤其在四川女篮单核带队的情况下,身体负荷达到极限。尽管集训期间尝试恢复,但因个人事务长期未能参与团队合练,导致状态与战术磨合严重滞后。教练组评估后认为,她目前的体能和竞技状态无法满足高强度比赛需求,因此做出 "无奈但必要" 的决定。
值得注意的是,李梦此次缺席并非突然事件。早在 2024 年巴黎奥运会期间,她就因膝伤影响表现,随后整个 2025 年 WCBA 赛季持续带伤作战,季后赛期间甚至完成单日万次投篮训练,但伤病反复始终未能彻底解决。此次热身赛名单公布前,她已连续多周缺席国家队集训,与新战术体系的脱节进一步加剧了回归难度。
宫鲁鸣强调国家队标准高于一切
针对外界猜测的 "宫李矛盾",宫鲁鸣明确表示:"国家队选拔只看状态,无关资历。" 他特别提到,李梦作为十年老将的贡献值得尊重,但竞技体育的残酷性要求团队必须做出最优选择。这种态度在球队战术调整中尤为明显 ——18 岁新星张子宇与韩旭组成的 "双塔" 阵容成为新核心,杨舒予、翟若云等外线球员通过加练获得更多机会,李梦擅长的持球单打战术已非当前体系重点。
不过,宫鲁鸣并未关闭回归大门。他在多个场合重申 "国家队永远欢迎状态达标的球员",并透露李梦目前正接受专项康复训练,若未来体能测试和战术适配性达标,仍有机会重返赛场。这一表态与李梦近期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训练视频形成呼应,后者展示了高强度投篮和力量训练画面,似乎在为回归积极准备。
阵容调整背后的战略考量
李梦的缺席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女篮的新老交替。在她缺阵的两场热身赛中,杨舒予场均贡献 14 分,三分命中率高达 42%;翟若云作为新人展现出极强的防守韧性,多次成功限制对手核心球员。这种年轻化布局显然为 2026 年亚运会和 2028 年奥运会蓄力。宫鲁鸣在谈到张子宇时特别指出:"她的存在可能改变球队打法,未来需要更多球员适应新战术体系。"
LT官方网站与此同时,赞助商的态度也成为微妙因素。尽管李梦未入选亚洲杯名单,但其名字仍出现在最新签约的赞助商海报中,引发 "商业压力" 的猜测。对此,宫鲁鸣团队回应称,商业合作与竞技决策相互独立,球队将始终以成绩为首要目标。这种平衡术或许预示着李梦的回归之路将不仅取决于竞技状态,还需考量多方利益协调。
目前,中国女篮已开启亚洲杯最后备战阶段。李梦的未来动向、年轻球员的成长速度,以及宫鲁鸣能否在成绩与变革间找到平衡点,都将成为决定球队前景的关键变量。而对于这位曾在世界杯场均贡献 16 分的 "勒布朗梦" 而言,如何在 30 岁的年纪完成从核心到替补的角色转换,或许比伤病恢复更具挑战性。